首页 资讯 正文

安徽:智能感知融入田间地头 精密监测提升防灾能力|增发国债气象项目落地见效系列报道

体育正文 161 0

安徽:智能感知融入田间地头 精密监测提升防灾能力|增发国债气象项目落地见效系列报道

安徽:智能感知融入田间地头 精密监测提升防灾能力|增发国债气象项目落地见效系列报道

在安徽省铜陵市普济圩农场,种粮大户卜启明望着田间新落成的(de)高标准农田气象监测站感慨(gǎnkǎi):“现在种地就像(xiàng)有了‘气象管家’,方便多了!”

卜启明口中的(de)这份“方便”,得益于增发国债项目“安徽省气象灾害(zāihài)监测系统优化提升工程”。

该项目涵盖地面和农业气象(qìxiàng)观测设备的优化提升(tíshēng)、X波段天气雷达组网建设等主要任务,着力构建精密气象灾害监测体系,以“观测即服务”理念,为全省农业生产、防灾减灾等领域注入新质(xīnzhì)生产力。

丰产增收添气象“新农具(nóngjù)”

在安徽农业生产一线,智慧气象正成为丰产增收的(de)“新农具”。

普济圩农场紧邻长江边的(de)一侧,曾经受气候和土壤因素制约、冬季(dōngjì)撂荒的“冬闲田”,如今麦浪翻涌、生机盎然。

“气温25℃,10厘米(límǐ)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34%。”麦田旁矗立的农田小气候(xiǎoqìhòu)观测站电子屏上实时显示着农业气象信息。气象科技的加持,让当地农户种粮(zhǒngliáng)有了把“冬闲田”种上冬小麦的底气。“以前看天种地(zhòngdì),现在看屏种地,每5分钟更新的墒情数据,帮我们精准排水保苗(bǎomiáo)。”卜启明指着麦田说道。

实施“智慧(zhìhuì)气象+数字农业”行动,推动(tuīdòng)新装备、新技术、新产品在农业气象智能观测、精准预报和智慧服务中深度融合应用,是助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(fāzhǎn)的重要手段之一。依托国债项目,安徽(ānhuī)气象部门在阜阳、淮北、亳州等(děng)(děng)16市建设65套高标准农田气象监测站,每站配置农情气象、土壤墒情、作物长势等监测设施,搭载数据收集分析平台,依托先进传感技术,可实现作物发育期、农业气象灾害、病虫害等智能识别,为开展农事活动和现代化农田管理、科学(kēxué)评估(pínggū)气象因子对作物的影响(yǐngxiǎng)、分析农业气象灾害实况与评估制作作物产量预报等,提供数据支撑。

图为铜陵市普济圩农场高标准农田气象监测站 供图:安徽省气象局(qìxiàngjú)

这些监测(jiāncè)站可实时采集空气温湿度、土壤含水量、作物长势等(děng)20余项(yúxiàng)指标,构建起覆盖小麦、玉米、水稻等主粮作物全生命周期的(de)监测网络。通过数据的动态分析与智能预警,这一举措为高标准农田作物生长提供全流程、精细化的气象保障服务,助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。

“土壤墒情、作物长势数据实时(shíshí)推送(tuīsòng)到手机APP,啥时候浇水、施(shī)多少肥,现在心里全有数!”普济圩农业集团农业科技部部长(bùzhǎng)王友好表示,在普济圩农场,高标准农田气象监测站已接入“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系统”,农户只需轻点手机,就能获取田间地头的精准数据,据此科学制定灌溉(guàngài)、施肥方案,让农事管理更加高效智能。

筑牢气象(qìxiàng)防灾减灾“安全网”

2025年3月(yuè)3日凌晨,黄山市黄山区出现强对流天气过程,同时伴有强雷电、短时强降雨等(děng)灾害性天气。投入运行仅3个月的黄山区X波段雷达迎来首场“大考”,实时监测的精细数据为(wèi)气象部门提前发布强对流黄色预警、果断升级橙色(chéngsè)预警提供关键支撑。

“X波段雷达与(yǔ)现有波段天气雷达网实现多波段雷达协同观测,有效弥补现有业务组网天气雷达低空观测盲区,有助于提升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(yùjǐng)能力(nénglì)。”黄山区气象局局长赵兴宇介绍道。

图为安徽省探测中心(zhōngxīn)组织市县气象局和雷达厂家进行雷达站址选择、环境(huánjìng)和无线电测试评估等工作。供图:安徽省气象局

近年来(jìnniánlái),洪涝、干旱、强对流等气象灾害及其次生灾害多发频发(pínfā),安徽(ānhuī)省沿江、沿淮地区防汛压力尤为突出。国债项目的实施,进一步完善安徽全省气象监测网络,在重点区域灾害监测和防汛减灾等方面发挥显著作用。特别是,聚焦(jùjiāo)皖北苏皖交界、皖南山区等灾害易发频发区,滁河、淮河安徽段沿线、长江安徽段沿线等重点防汛地区,加密增补(zēngbǔ)建设5部(bù)X波段天气雷达。

图为颍上(shàng)X波段天气雷达 供图:阜阳市颍上县气象局

2025年年初投入(tóurù)试运行后,安徽气象部门已将新建X波段天气雷达产品资料应用于日常业务,为(wèi)冰雹、大风、短时强降水的监测(jiāncè)预警和雨雪相态识别等提供重要监测依据。

随着国债项目新建的1280个区域自动气象(qìxiàng)站(qìxiàngzhàn)全面投用,安徽全省(quánshěng)自动气象站平均站间距从6.1公里缩短至5.2公里,织密气象防灾减灾“安全网”。2024年汛期,安徽出现多次灾害性天气,国债项目建成的自动气象站,实现对极端降水过程的加密(jiāmì)观测、加密预警,有力支撑全省各市防指开展防汛(fángxùn)调度,有效(yǒuxiào)提高各地应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能力,为气象服务民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。

从田间地头的智能感知,到防汛(fángxùn)一线的精密监测,随着增发国债项目全面(quánmiàn)落地,一张布局科学、立体精密、智慧协同的气象监测网正在江淮大地不断勾勒。未来,安徽气象部门将(jiāng)持续推动气象监测体系向标准化、规范化和智能化发展,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气象高质量发展,进一步提升灾害性天气(tiānqì)精密监测、精准预报、快速预警、高效响应能力,将增发国债项目建设效益切实转化为(wèi)气象防灾减灾的“硬实力(shílì)”。

安徽:智能感知融入田间地头 精密监测提升防灾能力|增发国债气象项目落地见效系列报道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