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聚焦北大荒|友谊农场“稻耳轮作”产业振兴“花开两朵”

体育正文 218 0

聚焦北大荒|友谊农场“稻耳轮作”产业振兴“花开两朵”

聚焦北大荒|友谊农场“稻耳轮作”产业振兴“花开两朵”

6月3日,北大荒集团友谊(yǒuyì)农场第三管理区水稻育秧大棚内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。职工高立江正带领工人们将35000棒白(bàngbái)背毛木耳(mùěr)菌棒整齐码放,这是友谊农场创新“稻耳轮作”模式的(de)生动实践,为黑土地上的产业振兴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 木耳菌棒整齐(zhěngqí)码放(周立军 摄) 近年来,友谊农场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,敏锐捕捉产业发展新机遇,探索出“稻耳轮作”这一创新模式。巧妙利用水稻育秧期与木耳(mùěr)生长周期的(de)互补特性,在水稻育秧任务完成后,迅速将(jiāng)闲置的大棚空间转化(zhuǎnhuà)为木耳的“专属家园”。这种创新不仅实现了农业(nóngyè)资源的二次利用,更构建起一套可持续的生态循环农业生产体系。 “‘稻耳轮作’模式的优势可不止于此。”友谊农场林业产业服务中心负责人王江站(wángjiāngzhàn)在(zài)大棚里,一边查看菌棒生长情况,一边介绍(jièshào),“育秧大棚的环境能有效减少(jiǎnshǎo)(jiǎnshǎo)木耳病虫害及杂菌污染,等到木耳采收结束,废菌渣还能作为优质(yōuzhì)肥料还田,减少化肥使用量的同时改良土壤,助力粮食增产。这就像是给农业生产装上了一个生态循环的‘永动装置’,既提升了农产品品质,又保护了黑土地的生态环境。” 木耳菌棒整齐码放(周立军 摄(shè)) “稻耳轮作”模式不仅拓宽了农场(nóngchǎng)(nóngchǎng)的产业领域,丰富了农产品种类,更为职工群众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,成为农场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。 从闲置大棚到增收“聚宝盆”,友谊农场的“稻耳轮作”模式正以蓬勃的生命力(shēngmìnglì),在北大荒的土地上描绘着产业振兴的美好蓝图,为农业(nóngyè)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(dònglì)。(周立军) 更多(duō)精彩资讯请(qǐng)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(yāngguǎngwǎng)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(bù)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(zhuījiūzérèn)。
聚焦北大荒|友谊农场“稻耳轮作”产业振兴“花开两朵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